安全感、責任感跟親密感是情慾跟性慾的殺手
為什麼跟一個人在一起久了,做愛就沒有剛開始交往時的熱情跟慾望,變得親密的過程中,越來越了解對方,似乎已經沒有神祕的感覺,控制對方,跟對方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沒有距離都是讓慾望一點一點削弱的因素。
#情欲徒刑 Mating in Captivity: Reconciling the Erotic + the Domestic
#EstherPerel 一位心理治療師出版的書中提到兩個人越接近,越依賴彼此,越熟悉彼此的安全感會讓情慾消失,而責任感的壓力也是讓性欲減少的關鍵,但不代表不愛對方,只是沒有慾望。

今日的人們被鼓勵追求個人成就與性歡愉,並破除在此之前的義務、責任加諸於社會與家庭生活的限制。但是這明顯的奢侈期盼,伴隨著的卻是前所未見、惱人的不安全感。家庭、社群和宗教的擴張,也許真的限制了人的自由和性行為,但也相對地給予了你我更需要的歸屬感。好幾代以來,這些傳統歸屬感提供秩序、意義、連貫性與社會支持。如今它們的功能衰退,使我們擁有更多選擇、更少限制。我們更自由,但也更孤單。一如紀登斯(Anthony Giddens社會學家)形容的,從存在論的觀點來看,我們變得更焦慮。
我們將這種不穩定的焦慮帶進愛情關係裡頭。愛情不僅提供精神食糧,讓我們獲得呵護並找到伴侶,如今人們也期待愛情能夠做為療癒存在孤單感的萬靈丹,期待伴侶帶領我們擺脫生活的無常。這倒不是因為這年頭的人比早期更沒安全感,而是現代生活剝奪了傳統的資源,讓我們轉而從某個人的身上尋求保護和情感慰藉,而這在過去原本是有眾多人組成的社會網絡所提供。成年人的親密關係,已經被期待壓得喘不過氣來。 P.33-34
現代社會因為科技、網路及社群工具太便利跟即時,我們在情感上的關係連結是變得更近更方便,抑或是更疏遠呢? 以前的家庭好幾代住在一起,大家一起養育小孩,一起工作,這個家庭強穩地運作著。我們因為手機可以處理的事情變多了,但是卻也沒有時間真的好好休息,認識自己,跟自己對話,只是一直在滑著手機,追劇,讓腦子跟著螢幕裡的畫面像是天竺在跑滾輪一樣,轉不停。
交友軟體是個很好的工具,讓我們可以快速地找到對象,但是因為嘗過了便利性後,是否也不會珍惜跟每個人聊天的機會,反正再滑就有了,聊不來或kimochi不好,就換一個,也因為這樣形成了一種滑的焦慮。
在DCARD也常看到有很多人對於感情有困擾的時候,網友的建議們都是以分手、換一個、做自己愛自己很重要以個人為主為出發點,並在故事下方將某位主人公貼上了公主病跟媽寶的標籤,但我們自己難道都沒有這些特質嗎? 我想這世代的下的每個人都多多少少都有點吧。
儘管愛情許諾我們必定脫離孤單,但同時也加深我們對人的依賴。愛情在先天上是不堪一擊的,我們往往用控制來緩和焦慮。如果能壓縮彼此的距離,讓確定性升到最高、威脅性降到最低,並且包容未知,我們會覺得更有安全感。然而有些人卻如此奮力抵抗著愛情的不確定性導致與多采多姿的愛情漸行漸遠。長期關係存在一種明顯的景象,那就是偏愛可預測的生活勝過未知的生活,但情慾卻往往因為不可預測感而更炙熱。習慣與重複會扼殺慾望,慾望是難以駕馭的,他企圖頑強抵抗我們的控制,所以情況會變成如何?我們不想拋棄安全感,因為我們的關係得仰賴他。肉體和精神的安全感,是有益健康的愉悅,也是兩人關係所不可或缺的,但少了不確定性,也就沒有了盼望、期待與悸動。 P.35
其實每個人本來就是孤單的,有了愛情不一定就不會孤單。
應該很多已婚男女都已經過上了對性不感興趣的夫妻生活,可能好一點的一個月一次或是好幾個月或好幾年沒有做愛了,是不愛嗎? 也不是,只是沒有激情,也沒有期待,老婆就想說還不如看韓劇的男主角找到愛情的感覺,老公就是想說反正是慾望看個A片打個手槍就好了,你們也是這樣嗎??
可以嘗試看看跳脫婚姻情境去看伴侶
我們的眼裡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又容忍看見的事,伴侶也是這樣。我們將彼此的複雜簡化,方便處理相異性的問題;把伴侶窄化,在他們威脅伴侶關係的既有秩序時,忽略或拒絕其中的必要部分。我們也簡化自己,用「愛」的名義放棄自己大部分的個性。P.40
「情人眼裡出西施」,當你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原本喜歡的特色也可能成為你後來討厭他的原因,大概就是這樣吧,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什麼都好,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什麼都不好,以為對方的相異之處是魅力的地方,或以為可以改變對方跟自己不同的地方,抑或是以為可以和平共處,但是久了之後發現其實無法,真的無法。然後分手的理由就是「個性不合」,其實我們一開始就知道了。
愛情和慾望糾纏不清,彼此也不是因果的線性關係。伴侶的精神和肉體生活,有好有壞、有苦有樂,但這些反應和卻不盡然相對應,而呈現交叉的狀態,彼此相互影響,但也涇(ㄐㄧㄥ)渭(ㄨㄟˋ)分明。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懊惱著;人往往可以修補關係,但又不必在性方面做任何努力。或許只有在某些時候親密才是性欲之母吧。 P.55
有先愛情後欲望,也有先欲望後愛情,不一定是哪個先或後,心情好跟不好都有可能影響性生活,有時候跟伴侶有感情上的摩擦或婆媳問題,但也不會透過性生活來解決問題,反而要感情好才有可能想跟伴侶做。
我們必須在親密關係中畫出一條私領域的界線,一個需要容忍和尊重的私領域,那是肉體、精神和執行上純屬自我的空間。不是每個需求都需要公開,每個人都應該灌溉一座秘密花園。愛情使人樂於了解對方的一切,慾望則需要神秘感;愛情喜歡把你我之間的距離縮短,而慾望者因為距離而更質劣。如果重複和熟悉會提高親密度,那麼情慾就會因為重複而麻痹;情慾因神秘、新奇和出其不意而引燃。愛情攸關擁有,慾望折攸關想要。慾望是可求的表達,要求一直讓人捉摸不定;慾望較不關心已經到了哪種地步,在意的是還能達到哪些地步。當伴侶安於愛的安適感,往往不會再為慾望煽風點火。 P.70
非常支持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座屬於自己情欲的秘密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