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性霸凌事件國二女被傳訊「可以2K半嗎」,家長崩潰!

兒童與青少年的觀念和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和社區價值觀、社會規範和環境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尋求並持續加強來自父母、家人和其他人際關係團體成員的支持並與他們合作。值得強調的是,促進兒童和青少年的安全和福祉(資源)是學校和父母 /監護人共同關注的核心問題。確保父母 /監護人理解、支持和參與全面性教育過程對於保證長期的教育效果至關重要。研究表明,提升在性方面的親子溝通,最有效方法之一是給學生佈置家庭作業,讓學生與父母或其他可信賴的成年人就一些特定的話題進行討論(UNESCO,2009)。如果教師和父母能在有指導的、結構化的教學過程中互相支持,將會大大增加兒童和青少年實現個人成長的機會。





私校15歲孩子性霸凌事件

原本同班同學小明想追求小玲,但屢屢遭到拒絕,今年3月某天晚自習休息時間,在尿急下只好進到隔壁的男廁,但卻不知小明已找了小強一起尾隨進入男廁,當小玲如廁完後,小明竟突然闖入,還叫小強在門口把風,然後威逼小玲「做愛或口交選2選1」,小玲十分害怕因而不敢呼救,無奈下選擇口交。


小明不到2分鐘得逞後,小強也躍躍欲試,剛好晚自習上課鐘響,小強只好作罷。小明離開時,竟還對小玲撂下狠話:「以後隨傳隨到,不繼續的話,妳就知道。」小玲因為心生畏懼,不敢聲張也不敢跟老師說,但也儘量避開避開小明,並不斷拒絕他提出的要求。


誰知不久後,有些男同學遇到小玲時,都會暗示說:「可以2K半嗎?」或傳訊息揶揄,讓小玲接近崩潰邊緣,小玲被那些無恥訊息騷擾,在擔心被發現的情況下,小玲看到訊息就立刻刪除。但小玲母親發現,有時小玲收到訊息時神色有異,有次無意間發現,小玲未讀的訊息居然有「可以2K半嗎?」於是馬上問小玲,但因訊息已被小玲刪除,所以一開始小玲還否認。


但在小玲母親逼問下,小玲頓時崩潰大哭,才將被性侵及後續遭霸凌的過程說出。

(引用自蘋果新聞網)


每當這些讓人心痛的事件發生時,除了恐慌生氣跟害怕,我們要靜下心來思考該怎麼辦才能幫助這些受傷的孩子們以及更多的孩子們。

1. 為什麼總是會有學生會做出性霸凌、暴力事情?

無論是什麼霸凌形式,跟性有沒有關係。可能是言語霸凌、排擠等等都應該受到重視。

會想要做出傷害對方的事情的孩子一定知道這是不對的,但是為什麼還是要去做呢?

因為霸凌者通常在人際關係上可能遇到狀況跟不知道怎麼消化處理別人讓他不開心,而也因為自尊低或是自我價值低的人就會發生這種要讓自己比別人強的行為來霸凌人。

主要是在這個人際關係的受挫、挫折導致不開心,然後見笑轉生氣的模式去傷害人,在生活上遇到車禍事件的時候也常遇到類似的事件。


自我認同、尊重、信任的良好人際關係互動是很重要的,每個人都想被人喜歡跟認同。

霸凌者跟家庭環境不一定有相關,為什麼這個例子是會用性霸凌的方式去抒發情緒呢?

在報導中是霸凌者因為追求不成,被拒絕所產生的情緒,產生的征服、報復的心理,不知道大家有發現或看到這些關係權力可能都在我們生活中出現。


家長請時不時在幼稚園、小學階段養成隨時關心孩子在校的人際狀況,多聊聊友情、愛情。

在班上最好的朋友是誰,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或是爭執?

吵架的時候要怎麼和好? 被拒絕的時候感受一定是不好的,為什麼會有這個感覺,那對方不願意我們還要勉強對方嗎? 若你是對方被勉強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做朋友應該要怎麼樣呢? 不是所有的朋友會再一起一輩子有時候就是自然而然沒有聯絡了,會有新的朋友出現。

朋友的定義是什麼? 彼此幫助,會有共同的興趣跟話題。朋友間也會吵架,不會逼對方改變,會尊重對方,會想知道對方的感受,可能會妥協會是溝通。

愛情的定義是什麼? 雙方都有怦然心動,一直想要跟對方講話,關心對方的生活跟心情,擁抱,甚至會想要接吻等,甚至發生性關係,但是發生性關係不等於跟愛情有關。

若你跟某人告白,但是對方沒有跟妳一樣的感受,沒關係,因為還會有其他人會出現,對你有興趣而你也很喜歡他。

強迫你的關係就是不健康的關係,無論是友情跟愛情,你都不應該有不舒服的感受。

2. 為什麼受害的學生不敢拒絕跟求救?

這也是很多爸媽說我想要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可以跟信任的成人跟家長求救。

恐懼會讓我們失去判斷,還有怕被霸凌者更劇烈地欺負,怕被家長責罵。

平常如何從許多生活的情境中去跟孩子討論遇到狀況時,我們都會害怕跟擔心,但是這些霸凌者只會越來越兇狠,我們該如何去消化情緒做出好的決定。

發生這些事情不是你的錯,你站出來是幫助更多人。每個人都會有恐懼,但是家人會在你身邊幫助你。

另外,性若是在家裡也是避而不談的事情時,再加上平常家長會講「隱私部位不能隨便觸碰」、「禁止談戀愛」、「禁止性行為」等恐嚇的責罵形式性教育等等,加上新聞上常發生性暴力事件時,周圍的人反應等等,這些也是累積孩子不敢講的原因。




3. 到底要給孩子什麼性教育?

這些事件的發生都是來自於青春期孩子還沒建立完整的心智發展,人際關係,以及性教育的知識,這邊絕對不是性行為、避孕跟青春期的發展而已。

而是我們理解情緒、認知與行為能力,性知識不是教身體,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累積。


性霸凌暴力事件發生時,大家都是恐懼害怕,如何教孩子保護自己,要會用保險套,遇到事情要求救。

即使我們耳提面命跟提醒這麼多次,為什麼孩子無法做出相應的行為呢?

平常就要有一百種情境的演練,從卡通、連續劇、電影中去跟孩子聊

l 積極允許,口頭詢問回應,每次都要詢問,當中間不要就需尊重對方

l 關係教育 (友誼、愛情的定義) 接受拒絕的情緒消化

l 同理心的練習 (家長跟孩子雙方常常都要)

l 旁觀者 如何幫助受害者,或是跟霸凌者說這樣做會傷害人的不好後果


如何讓孩子知道傷害人或是逼迫人做不願意的事情,傷害到健康與安全時都是違法的。

你希望孩子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就是你孩子需要的性教育。

例如: 具有同理心,知道愛與尊重,喜歡自己,肯定自己,與人建立健康的關係,做出愛自己跟負責任的決定。

若孩子具備以上這些能力了,家長們覺得還會出現霸凌者嗎? 性教育不是教保護自己,而是減少跟避免產生犯罪的溫床。


發生了,家長該怎麼做? 無論是不是你的孩子都要知道

  • 這三個孩子的家長第一時間不要責罵女同學跟兩個男同學,先聽聽他們的心聲,可能是謊話、推卸責任、充滿憤怒、充滿生氣、充滿羞恥、充滿各種情緒,我們都要把這些情緒的蜘蛛網釐清他們的背後的想法,請求專業的協助。

  • 女同學媽媽:「女兒~~ 你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感謝你提起這麼大的勇氣跟媽媽說。」

  • 男同學家長:「兒子~~爸爸媽媽聽到的時候很驚訝、很生氣也很難過,因為我覺得自己的兒子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生氣是因為我覺得我沒有做好教養的責任,難過是因為傷害了一個女孩子,爸爸媽媽很想跟那個女同學道歉。你覺得呢? 」

  • 男同學家長:「為什麼你會這樣做呢?」

後面一定要透過專業的諮商師來一起參與。


  • 跟班上的其他同學說,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個很讓人傷心的事情,我們都知道我們都有可能犯錯,但是,發生的受害者是你們的時候,你們會怎麼辦呢? 為什麼女同學不敢這樣做呢? 因為害怕恐懼,很棒的是後來他願意跟媽媽說,現在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幫助她度過她還是很受傷的心。

  • 而男同學霸凌者的行為是大家都不喜歡的,但是他甚至散播2K半的行為時,有些人也丟訊息去嘗試是為什麼呢? 網路色情霸凌的定義說明

  • 但是更好的是,若時間倒回,我們聽到有男同學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什麼? 旁觀者效應,助紂為虐還是當一個正義的使者呢?



最後,無論是女同學、兩位男同學,傳訊息邀約的男同學的家長們,你們辛苦了,知道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複雜很強烈的情緒跟想法出現,當家長真的很不容易,沒有人願意發生這樣的事情,家長跟孩子一起從這個事件中去學習才是最棒的。

74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