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熟女俗女
How to be a lady?
前一陣子台灣熱播熱議的一部短劇集偶像劇『俗女養成記』,名稱就很有意思,看完這一部也可以讓人思考什麼才是傳統社會價值中的“淑女”模樣?後來本人其實從小到大就是一個名符其實的“俗”女,也是一位有自信的“熟”女。

以下很劇透,歡迎一起思考劇中許多探討的議題
1.小姑姑悔婚
適婚年齡對於女性的歧視,是因為被對方認為三十幾歲生不出孩子,要求去健康檢查,這是種對於女性生育年齡的壓迫。阿嬤說越晚結婚,女人越沒有價值,甚至小姑姑也不敢再跟家裡來往了,後來都沒有出現過了。民間習俗更有一種說法,嫁不出去的女人死了要供奉在姑婆廟,以免沒有後代來祭拜。
2.變淫人
性教育議題在傳統的六七零年代,仍是一個不能說的話題,電視看到接吻畫面自動轉開,當然爸爸租到一部厲害美國A片變淫人誤放,大家對於劇情的說明也是很奇幻。
從爸爸到媽媽到阿嬷輪番上陣,誰也說不清講不明的話題,到最後只能靠爆水果來隱喻婚前被人家睡去就跟爛掉的水果一樣,也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對於貞操的價值洗腦,造成一種恐嚇式的教育,後來也發現阿公阿嬤跟爸爸媽媽也是一樣婚前就偷嚐禁果的行為,可見恐嚇跟禁止並無法阻擋性慾的發展。還看到對面鄰居阿娟姐姐情書被公布後,大方說愛之後被父母打個半死,說不定影響小孩對愛情發展更壓抑、偷偷摸摸也不敢跟父母討論。
3.AMY v.s. MARK
都是情感移動,你認同嗎?
女主角的老闆有一個小三AMY,若對比到女主角跟MARK之間的情愫,因為是女主角所以可以接受嗎?只差別在於已婚跟未婚?撇除法律這個社會上的規範,難道只有女主角可以愛?
4.在媽寶男友關係裡的陳嘉玲
小姑姑有一個媽寶男友,陳嘉玲也是,所以跨世代,都會看到這個重男輕女,家庭的世代相傳的陳舊觀念。也發現長時間在一個感情裡的兩人,到最後連做愛其實也很懶,只剩下擔心是否會懷孕了?這種關係也是愛情嗎?
5.嘉明弟弟的男朋友跟媽媽
劇中對於此同性戀弟弟實在太和藹可親了,讓我不禁思考,若在現實社會裡相比,同性戀的兒子跟嫁不出去的女兒到底哪一個罪孽深重呢?
6.離婚的小學同學
你要的對象要有車,摩托車的話呢?
的確超過30歲的女人會希望彼此都是在經濟能力穩定的狀況下一起好好舒適地生活,絕不會是要坐機車,吃飯餐餐只能吃滷肉飯。當遇到一個離婚的小學同學時,現實生活裡真的這麼順利嗎?若他有小孩?贍養費等,金錢似乎都在關係的評量裡,當聽到小學同學重逢時,他第一個抱怨的就是他前妻只在乎財產是不是在她的名下?的確現在還有許多人的婚姻仍以財產老婆管理這種觀念來維持,也是一個能提醒我們思考的問題。
7.陳嘉玲的激吻
女人也可以當衝組的表達愛意,不是像是之前被動地想像MARK來吻自己。